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热搜:
查看: 1738|回复: 2

“相识、相知、相惜、相爱”

[复制链接]
Blacktiger 发表于 2015-3-1 21:38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我们曾经跟很多企业界的领导人、管理人员交流,我们问:“诸位领导,我们今天来上管理的课程,请问大家,我们的心境、我们的想法,是想首先管理谁?”诸位同学,大家在书局里面看管理的书籍,管理谁?(答:自己。)《论语》里面讲,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我们自己要求别人的事,首先做到了,做出榜样来了,人家看了感动,起而效法,所以不用命令,跟着就做得好了。历史当中,像尧舜时代,人民以他们为榜样,不能效法尧舜的德行都觉得羞耻。这时候根本不用法律去要求他了,他本身有道德感,而那个道德感就是来自于这些领导者的榜样力量。


在周文王那个时代,虞国跟芮国这两个国家吵架了,吵得不可开交。其实人很有意思,虽然他们是在情绪当中,但是还知道要去找人评理,而且还找有德行的人评理。他们一发生冲突了,心里想,周文王很有德行,所以两个国家的国君就到了周文王的国土里面要去找他。他们是因土地起争执,争来争去争到最后中间的田埂都快不能走了。进入周文王的国土以后,看到周文王治理的地方,田埂很宽,大家互相让、不争,光是看到这个田埂的状况,他们已经受到感动了。接着又走入城里面,看到城里的人们走路都是互相礼让,甚至于“长者先,幼者后”,很有次序。所以无形当中他们已经感觉到那种和谐、礼让的氛围,对他们来以前那种争斗的情绪,都有很大的一种安抚作用,所以慢慢地他们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。


然后一到朝堂,又看到文武百官个个都很和善,也都站得很有次序、规矩。两个国君互相看一看,说:“人家是君子之国,我们两个小人就不要多留了。”还没见到周文王,两个人就回去了,觉得很羞耻,也就不争了。所以德行感人是很深的。也由于那一件事情,很多的国家都非常佩服周文王,都一一投靠过来。所以“德之所在”,道德之所在,“天下归之”,天下都会很尊重这个人、这个国家。所以重点就是自己先做了,“其身正”,你不用命令他,他就会去力行,但自己没有做到而去要求别人,纵使你的规定非常地严格,那也会变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。用德行去感,大家效法;用严格的法律去要求,大家的聪明就用到怎么钻法律漏洞去了。所以这些经句真的跟我们自身、跟我们的事业都是息息相关的。所以我们看到古代的这些榜样,汤王说“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”,人民所有的过错都是我的过错,这是汤王之所以能为圣王的重要心境。他是要求自己,不要求别人,他觉得人民不好是他自己没有做好榜样,他自己没有好好地去教育人民。他有这样的反思,自然能感得他的臣民都是这样的人生态度。所以我们今天要利益别人,最重要的是提升我们自己,我们心平了,家庭才能平,天下才能平。


而我们人过的是群居的生活,必然要跟他人相识、相处、相知,互相团结友爱,这是我们在团体、社会当中必然要学习的人际关系。人际关系包括两性关系,两性如何互相尊重、互相扶持,这很重要,男女互相争权,这个家就麻烦了,甚至于这个国家、社会就不好了。而男女双方要互相尊重,首先要互相了解。所以人与人的相处过程,有不同的阶段:相识、相知、相惜、相爱。


相爱了,假如是抉择走入婚姻,男女的关系就变成人生的大事。走入地毯的那一端,这是走入婚姻。不是走入婚姻就没事了,不是说“好!终于到手了”,这个心态不对。应该是以一种道义相交,要懂得怎么去经营,怎么给彼此幸福,怎么给下一代幸福,以至于怎么让双方的父母、家人、长辈安心。



摘自《如何建立和谐尊重的两性关系》

 楼主| Blacktiger 发表于 2015-4-23 20:18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Blacktiger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UIUC CSSA BBS |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论坛

GMT-5, 2025-5-19 17:59 , Processed in 0.026694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 X3.5 | © 2010-2050 UIUC CSSA BBS 伊利诺伊论坛

管理员邮箱:uiucer@126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